“霾”的景观
2017-04-07 来自: 福建朝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46
▲
▲
▲
2016年12月15日起,
北京发布了这一年第一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,
周边六个省市共23个城市受到影响,
十月以来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,
已出现五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,
就连以往很少见到雾霾的成都地区,
也遭遇到了雾霾的严重影响。
社会在进步,
时代在发展,
“霾”
可谓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,
近现代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道特色“景观”。
从40年代的美国到50年代的英国,
从60年代的日本再到现在的中国,
这种前无古人的特色景观,
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。
最近“霾”这个词又火了,
北京南京,山西山东,
香醇雾霾,万里神州。
有人急了,
忿忿不平的直接出来骂娘。
然而出现过雾霾不只有中国,
几十年前很多发达国家也曾深受其害,
被雾霾大军蹂躏到崩溃,
痛定思痛,
他们决心治理,
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。
▼
[一]
美国治霾60年
▼
早在60多年前,
美国洛杉矶也曾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伤痛。
这座“天使之城”,
有一个深植在记忆中的痛苦标签:
肆虐长达半个世纪的严重雾霾。
▲洛杉矶三面环山、一面向海,独特地理状态,导致雾霾难以吹散、长期驻守。
▲1940年代雾霾肆虐的洛杉矶
和如今很多深受雾霾折磨的国家和地区一样,
洛杉矶的雾霾“归功于”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。
政府先是关闭了一家化工厂,
他们认定丁二烯排放是污染源,
但雾霾并没有缓解。
很快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家庭垃圾焚烧炉是罪魁祸首,
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焚烧垃圾,
然而,雾霾依然没有减少。
▲曾经“暗无天日”的洛杉矶
后来,
一名来自荷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真相,
并由此成为后来半个世纪对于洛杉矶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人。
▲阿里·哈根·施密特教授
经过多个月的实验研究,
斯密特得出结论:雾霾来自于汽车尾气,
与阳光发生光化学反应,
产生了臭氧以及其他剧毒的物质。
这重大的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▲美国的“钢都”匹兹堡市中心1935年时的景象。
▲19